遊記:鄒族永久屋逐鹿社區+觸口遊客中心+達娜伊谷自然公園(參訪)
這 次受邀前往阿里山的逐鹿社區參訪永久屋,多年前的88風災,造成許多山上的原住民部落受損,經行政院重建會與一些民間團體重新找地方安置了這些受災戶,並 建立了永久屋部落。逐鹿社區位於阿里山公路旁,外觀整齊劃一的設計非常顯眼,這是由政府與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合力興建的,共分成三期,總戶數近200戶, 另外還有一座活動中心與仿造達邦社男子集會所。而在逐鹿社區旁,則是阿里山國家風景管理處的觸口遊客中心,也是阿管處新門面,最近才建設完成,等一下文章 中也會介紹到。活動中心就位於社區的大門口,在此可以停車下來到永久屋社區走走參觀,但請勿大聲喧嘩喔,這樣會干擾到社區居民的。
繞過活動中心往社區內走,會看到一棟很顯眼的木造建築,這是仿造鄒族原住民位於母社達邦部落的男子集會所。採用原木和茅草搭建而成,一旁的樓梯稍微有點陡,要上去的話可能要稍微小心一下。
男 子集會所,又稱KUBA,只有重要的部落才能興建,是族內政治、經濟、宗教的重要中心,女性族人是不能上來的喔,只能在下面呼喚男生而已,這邊也是用來舉 行鄒族戰祭的重要會所。部落男子在此接受教育訓練、討論公共事務。目前阿里山除了母社達邦部落外,另外就是特富野部落還有一座,而逐鹿社區內的則是經過族 內長老認可後才建的,規模也較小。
登上集會所後,會在最中央位置看到一堆燒爐火的位置,因為這邊不是母社,所以就沒有點火,火在鄒族人是很重要的,代表著鄒族人的生命,所以在母社的火爐是永遠不會熄的,都有人在照料著。
集會的時候以這爐火為中心,最內圈坐的是長老,依照輩份往外圈坐。
這些木頭就是用來充當座椅的,都是山上的木頭喔,質地很紮實的。
往集會所後方走,會看到地板出現竹籐,這邊是小男孩用來訓練摔角、打鬥的地方,原住民的勇士就是在這邊被栽培出的。
參 觀完男子集會所,走出來就是整排的永久屋嚕,這永久屋的設計有融入原住民的習俗與意見,與平常看到整排透天棟房子不同,永久屋每一棟都是兩戶,然後每棟的 門口和兩側都保留了草皮空間,因為原住民有在門口涼亭招待客人的習俗,所以每戶的門口都保留了大片空間,有些住戶就在門口搭了涼亭或一些裝置藝術。
為了讓大家更認識原住民部落圖騰,許多住戶都有彩繪或在家門口放上圖騰,讓自家外觀更有特色,像上圖的貓頭鷹在鄒族中就帶表喜氣的意思,是很好的飛鳥,所以在這社區內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貓頭鷹圖案喔。
仔細一看,這邊的永久屋頂樓竟然還有裝設太陽能板儲電,同時也阻擋屋頂被太陽照射面積,挺有環保和再生能源意識的。不過裝設太陽能板是由住戶自行決定,所以有部分的房子還是沒有的。
走到永久屋的一角,發現有一個有點高度的大桶子,桶子上方有條水管連到屋頂,沒錯,這是用來儲水用的水桶,山區水源獲得不易但又經常下雨,所以乾脆直接從屋頂接水來利用,取之於大自然,
這間住戶聽說是在山上賣烤肉的,所以門口堆疊了不少木材,形成一種特殊的藝術。
這庭院的雕像是鄒族的守護神長毛公公,有他自己的傳說故事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一下。
這隻老鷹好威猛的感覺,刻的栩栩如生阿。
鄒族的家鄉都還是在阿里山上,雖然說基於安全的考量,而搬入永久屋,但對他們來說,山上還是它們的祖靈所在。
參 觀完永久屋後,步行回到剛剛的活動中心,準備來看鄒族的傳統歌舞表演哩,由部落的勇士和少女一起表演的,門票費好像$100的樣子,場地較為狹小,日後表 演館建成後會移到表演館演出。以下影片為部分歌舞表演,完整歌舞請到現場觀看。因是手持錄影,影片會略有晃動,敬請見諒。
迎賓舞
戰舞
豐收舞
表演結束後,會開放現場機智搶答,答對的就可以得到一個小藝品當做紀念。
看完表演後回到活動中心一樓,這邊是原住民的農產品和藝術品販售區,都是當地的特產和手作的,製作的都蠻精美的,喜歡的話就買下帶走吧,也是一種對他們的支持和鼓勵。
阿里山的野生愛玉仔和山葵,幾乎是每個遊客來幾乎都會買的農特產品,買回家送禮自用都很棒喔。
優格哇獅是是鄒族語言,意思就是身體健康、萬事如意,是一種祝福的話語喔。
就在活動中心一旁,每週末假日都還會有原住民的農特產品市集,快來看看有什麼好料的吧。
猜看看這是什麼?是鄒族種的芋頭唷,跟平地種的比的個頭略小,但口感較細緻,現場蒸熟直接吃挺不錯的。
高山的蔬菜,像是高麗菜、香菇等,這邊也都有販售,看那高麗菜的顏色,感覺就應該很好吃,好翠綠阿。
凱蒂貓造型的手工編織品,真是卡哇伊。
在市集的頭尾兩處,各有一間賣傳統烤山豬肉的攤位,邊逛市集邊聞著烤肉香,然後就會就不知不覺開始餓了,兩間賣的東西大同小異,都是山豬肉、香腸、竹筒飯為主,而在遠離活動中心的這攤還有賣烤魷魚,在山上也有烤魷魚欸,感覺就頗酷的。
再往一旁走,會看到這隻金屬做的鹿,姿勢呈現飛奔跳躍狀,也是逐鹿社區圖騰的代表,在很久以前這邊是有鹿群的,也是當時鄒族人的獵場,故名逐鹿。
愛玉
逛了一圈後,和朋友就決定在此用餐拉。可惜高麗菜沒辦法現炒,不然一定會點一盤現炒的高山高麗菜來吃吃,口乾舌燥,先來杯野生愛玉子解解渴,口感較平地吃的沒那麼Q彈,但也可以吃得出較天然的感覺。甜湯部分還帶有一些檸檬汁的酸味,讓整杯不會過甜,好喝阿。
香菇蘿蔔湯
山上的氣候較為潮濕,適合種植菇類,因此香菇也是當地的農產品之一,新鮮的香菇和蘿蔔悶煮後,就是一碗暖呼呼的熱湯哩,在濕濕冷冷的溫度中喝這個超幸福,不過蘿蔔應該可以再燜爛一點,感覺還有一點硬,我比較喜歡吃軟的。
烤肉飯
第一次看到有賣烤肉飯,本來以為市一片片的肉片,沒想到竟然是烤山豬肉和香腸混搭,好特別的吃法,切成片狀的山豬肉和香腸,搭配上蒜頭和胡椒,特別的開胃和香味誘人,吃起來蠻過癮的,但建議應該還是要有幾樣蔬菜會比較好,不然到後面會有點油膩阿。
在 吃完午餐後,大夥決定到一旁新建好的觸口遊客中心走走參觀,印象中這建築好像是去年年底落成完工的,一樣位於阿里山公路旁,由於建築外觀呈現多邊形和有一 個超長的樓梯坡道,遠遠看到就會覺得很特殊而開進來走走逛逛了。遊客中心內有提供旅遊資訊簡章和一些鄒族原住民文化的導覽,如果有問題也可以到服務台尋求 協助喔。
在遊客中心外面,則有許多白色的裝置藝術,仔細一看是不是很像一張張的人臉呢?上面的孔洞則是眼睛,像不像?
遊客中心的內側,有擺放了一台小火車頭和一小段鐵軌讓遊客拍照留念。
在 參觀完遊客中心後,就按照原訂行程直奔達娜伊谷自然公園生態園區哩,一樣位於阿里山公路上,在51公里處會看到指標往右側,順著指標下山,沿途有不少險降 彎道,建議車速要減慢,以免發生意外,當看到這座白色大橋的時候,就代表快到了,在橋的另外一側就是達那伊谷哩,這座橋也是在88風災中損毀又重建的新山 美大橋,也是鄒族山美部落的精神象徵之一。
過橋後舊可以看到園區的標誌哩,入園是要收門票低,大人一人$100。
導覽地圖設計的好可愛,是一隻魚的圖案欸。達娜伊谷在全盛時期,每年遊客有將近30萬,後來因為88風災路斷橋毀後,雖重建完成,但遊客也銳減不少,但也因而讓此地更加清幽的,可以很舒適的欣賞山林之美而無人聲喧嘩。
沿著柏油路緩緩爬上部落,這邊的建築大部份都還是木造的欄杆建築,保有了原住民的傳統建築文化,走在這裡真的感覺心情有種沉澱下來的寧靜,看著藍天白雲綠葉,好棒的環境阿。
這是公園內的歌舞表演場,每天共有三場的歌舞表演,早上10:40和下午1點50、3點30分,不再額外收費,一定要進來欣賞一下喔,表演完也記得給予掌聲。
可能溫度較冷的關係,這邊的櫻花先偷跑了,開的好茂盛阿。公園內種植了不少的櫻花樹,如果同時盛開的話應該也是一番美景吧。
順著步道,往河邊的方向走,步行約5~10分鐘就會看到達娜伊谷景觀吊橋,這座吊橋全長228公尺,橫跨了達娜伊谷溪兩岸。在橋的兩側均有巨大的石墩拉緊了吊繩。達娜伊谷溪內則有一種很特別的魚,是台灣特有種鯝魚,在太陽照射下會看到魚肚銀光閃閃的喔。
都來了,就到橋上走走吧,橋的兩側景關鬼斧神工,看過真的會敬仰大自然的力量。
往橋的左側看,會看到達娜伊谷溪和曾文溪的交會口,所以達娜伊谷溪也是曾文溪上游的河流之一喔,可惜現在剛好遇到冬季,水量很少,河床上各種大石林立,有點危險性,不然真想走到河邊看看魚。
橋的另一側建有一個2層樓的瞭望台,視野極佳,要上去看一下喔。
從瞭望台看下去,整座達娜伊谷橋在眼下延伸到對岸,加上被溪水侵蝕過各種千奇百怪造型的巨石,有種壯闊之美。
這邊還有一個步道是可以走道河邊的,但因為步道有點長和要繞山一圈,考量時間有限,就直接沿原路回程哩。
離開達娜伊谷後,在回程的路上有路過鄒族山美部落永久屋。這邊永久屋是設計成灰色系的,數量上也較少,稍微繞一下就離開嚕。
整體來說
逐鹿社區的永久屋外觀和造型上較獨特,也有較多的裝飾和故事性,又位於阿里山公路和觸口遊客中心旁,在前往阿里山遊玩的時候,不妨近來這社區走走看看,欣賞原住民的傳統舞蹈表演和吃些原住民風味餐都是挺不錯的喔。而達娜伊谷自然公園是民間推動成立的,由山美部落的居民不畏艱辛的整修,雖歷經多次天災,但能始終不放棄的經營此地,也是山美部落的精神象徵,這邊也很值得來走走看看,還可以欣賞到台灣的特有種鯝魚喔,以上是個人淺見,僅供參考。
如果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請給個推或讚喔,感恩^_^
歡迎加入粉絲頁喔^_^